首页> 讲文明树新风 > 正文

金城华丽转身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兰州放心“拍照”不必美颜

发表时间:2018-01-02 来源:兰州文明网

  根据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发布平台《中国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兰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已由上年度第四季度的第四下降到了第40,行车速度提高了10.9%,成为全国十大交通畅通进步城市。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集中整治,城市环境提升显著,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市政设施损坏等较突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背街小巷灯不亮、路不畅、环境差等一些事关民生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一批街巷通过提升改造完成华丽转身。

  自2017年元月份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交通秩序、背街小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总体部署,全市建成了14个省级示范村、20个市级示范村、20个县级示范村,打造了8个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区,建成了60个环境整洁村。

  司机知礼让 行人守规矩

  27岁的连成章是去年兰州市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新招的辅警。在参加工作的近6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要执行的任务就是配合交警进行交通管理。虽然工作辛苦,但面对市民文明出行、机动车驾驶员礼让斑马线等等这些新变化时,他内心还是很欣慰的,毕竟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艰辛努力,文明出行已渐渐成为城市的新风尚。

  斑马线礼让行人效果显著

  2017年12月2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火车站西路华润万家超市门口的马路上已经车来人往。此时正是早高峰,路面上车流量很大。许多需要过马路的家长将孩子的小手紧紧地攥在手里,小心谨慎地穿越马路。面对从斑马线上来回穿越的家长和孩子们,过往的机动车驾驶员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打着喇叭快速通行,而是老远就减速停车等候,直到斑马线上没有人了才缓缓通过。

  “行人守了规矩,司机也礼让一下,大家都安全了,多好啊!”提起这些变化,家住仁恒国际小区的刘天林老人,感触非常深。

  “过去真是太危险了,好多车开过来看见行人过马路不仅不减速还一边打喇叭一边加速。”刘天林老人已经70多岁了,经常到马路对面的菜市场里买菜,小区门口是火车站西路,虽然有斑马线,但是没有红绿灯。在他的印象中,以前每次过马路都是心惊胆战的。

  “现在好多了,许多司机都会停车让行的。”记者在城区麦积山路、天水路、静宁路、武都路等主要路口看到,当斑马线前有行人通过时,大多数司机会提前减速慢行,做到礼让行人,尤其是遇到老人、儿童或孕妇。一些驾驶员也表示一开始不适应,但现在都养成习惯了,无论有没有交警在场,只要遇到行人过斑马线都会停车礼让。有些路人站在斑马线上让机动车时,许多司机还会挥挥手让他们先过。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现在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事故已经显著减少。市民们对此也纷纷点赞。

  举全市之力打好治堵攻坚战

  随着文明出行的不断提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越来越少,自觉站在红绿灯下等候通过的行人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除了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外,离不开那些坚守岗位的警察们。

  在这次声势浩大的交通大整治行动中,令广大市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多部门参与、多警种联合执法。一段时期,兰州城区的十字街头有了这样的情景,衣着亮丽的“小黄人”和“全副武装”的特警联合在街头执法,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在这次交通大整治中,市公安局下沉855名警力增援交警,在市区设置33个整治责任区和129个严管岗。截至2017年11月底,共查处突出交通违法233.6万起。像连成章一样,2017年以来,有将近500名有志青年加入了全市的交通辅警队伍,成为交通大整治中的中坚力量。各区县、各部门也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大整治工作。

  交通部门积极协调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整治非法营运、落实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工作,累计查扣非法营运车辆5140余台,调整优化公交线路36条、公交站点47处、施划公交专用停车位380个,启动天水路4.3公里公交专用道、建成12处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点,投入新能源公交车947辆;城管部门牵头清理各类占道摊点9.3万余个、规范整治洗车点3140余处、取缔马路市场57条(处)、乱停车背街小巷120条,开建10个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库2座,新增停车泊位1.7万余个,新建人行过街通道30座;物价、房管、停车办等有关部门按照区位、设施条件等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均衡车辆分布,大力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教育、文旅、卫计委等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督促落实校车、旅游客车、救护车等各类车辆的安全管理规定;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在人财物方面提供了大力保障。

  目前,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从2006年15.5万辆增加至目前的100多万辆,而道路密度仅增加33%。加之各类不文明行为导致城区道路拥堵不堪。交通拥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关民生的重点问题。兰州市交通大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交通秩序和交通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持续好转,交通通行能力得到极大改善,赢得了市民欢迎和广泛赞誉。

  街巷高颜值彰显舒适美

  每次拍照,很容易就用美颜相机“美”出一个“不一样的我”。城市的背街小巷要想提升颜值,里面的脏、乱、差可没有这么容易一键式消除。为了彻底扮靓城区的街景,2017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兰州市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经过半年的综合整治,如今,许多背街小巷已经成为城市的“颜值担当”,不仅看着舒心,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市民生活的种种问题。

  柏树巷也有了咖啡馆

  以前提起七里河区义乌商贸城旁边的柏树巷,总以脏、乱、差的形象出现在大家印象中。而经过改造后的柏树巷摇身一变,有了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西湖老街。宽阔的门头,平整的道路,规范的店铺,整洁的环境,少了门口的嘈杂吆喝声,多了一份宁静的端庄大气。

  “我觉得改造后的最大好处就是道路宽了,卫生状况好了,我的面铺子以前一天能卖三四袋面,现在一天能卖四五袋,生意比以前好了,可能是因为巷子干净了来的人多了吧!”在柏树巷经营一间面铺的马兰芳告诉记者,以前的老巷子又窄又脏,一直想搬离,但看到现在改造后的情况,又决定不走了。

  而每天巷道内最忙的人,应该要数负责道路卫生的环卫工人了。“比以前忙了,道路宽了嘛,要求也更严了。”负责打扫美食城北侧巷子卫生的马阿姨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两人负责一条巷子的卫生,一天经常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量很大。“虽然辛苦些,但也高兴,干干净净的,谁进来都喜欢。你看前面那个咖啡奶茶店,以前有谁会到这条巷子来喝咖啡呀?”马阿姨笑着说道。

  据柏树巷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西湖老街改造以柏树巷为核心,北起义乌商贸城,南至尕老汉美食城,包括5个入口、3条街道的周边街区、道路两侧所有铺面、建筑立面的整体提升改造,规划道路长约2公里。在充分利用巷道内现有住宅的基础上,改善街区内基础设施,同时集中资金改善改造沿街商铺门面门头及楼体立面,通过整体翻修、改建装饰、美化亮化,彻底改变柏树巷多年来脏乱差、老旧破败的情况。

  洄水湾建起文化长廊

  除了商业核心区的背街小巷,兰州市在此次改造中还注重提升居民区和学校附近一些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和提升。

  安宁区洄水湾路是一条连公交车也不通过的道路。这条路上有5个居民小区,居住人口较多,但原先道路坑洼、车辆乱停乱放、墙面乱涂乱画等现象严重,居民多有怨言。在这次改造中,安宁区洄水湾路建立了文化长廊,主要包括沿途道路两侧围墙修筑美化、绿化用地改造、形象景观柱设置、环保雕塑打造以及文化长廊10个板块浮雕展示等工程。文化长廊的打造极大地改观道路容貌,塑造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观新形象,为辖区群众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家住洄水湾51号的潘阿姨告诉记者,背街小巷改造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这些住户,不仅路平了,灯亮了,还把以前的烂土堆和残破的围墙变成了文化长廊,街道看上去又宽阔又美观。“我现在特别喜欢和老姐妹们出去遛弯,感觉自己住在高档社区一样,对生活环境非常满意。”潘阿姨说。

  长效管理城市“里子”

  看一座城市的文明气质和文化品位在哪里?当然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也不看主干道的马路有多么漂亮,而是应该看每一条小街、小巷是否干净整洁美丽,是否充满了文明氛围,是否具有人文关怀。兰州市经过近一年的集中整治,城市环境提升显著,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市政设施损坏等较突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背街小巷灯不亮、路不畅、环境差等一些事关民生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一批街巷通过提升改造完成华丽转身。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是城市的“良心”。据悉,下一步,兰州市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标准,通过周计划、月考核、季排名、以奖代补等制度的落实,采取更加严格的督查考核办法,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实现管理长效化,从根本上解决背街小巷道路破损、墙面破旧等困扰群众的“家门口”问题,着力打造背街小巷舒适之美。

  乡村添美景农民心里乐

   青山、绿树、温棚、文化墙等完美组合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文化大院、休闲广场等文体设施遍布乡村,食用玫瑰、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充满“绿色希望”。201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经过不断整治,一部分落后村庄相继被打造成了宜居、宜游,有特色、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重视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7年12月25日,记者一大早来到永登县大同镇王家坪村,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村里的环境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王先生说。据村干部说,王家坪村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就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实现建筑与发展协调互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村里严格对新建房规划布局,同时做好旧房的改造提升。按照和谐、生态、绿色、文明的发展主题对村容村貌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建设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村民活动场所,建设生态观光旅游村,大力发展玫瑰谷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通过扩大宣传、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外出劳务人员回村发展旅游服务业。

  一年来,在文明小康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广大村民展现了极强的建设热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党员和村民义务出工集中会战,同时能够常年保持自家院落前后环境的干净整洁;道路硬化后,村民集体清理和保持卫生整洁。

  村道硬化绿化美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化、生活用能清洁化、柴草出村有序化、人畜圈舍分离化、厕所卫生化,村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把村庄建设成为和谐、生态、绿色、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讲究卫生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不仅要建好村庄,还要管好村容。在龙泉镇龙泉村,有一支义务保洁队,它使得龙泉村从去年1月起就保持了天天清洁。该村保洁人员介绍,保洁队由10多位老人组成,分片负责村里的卫生清洁工作,工具则各自配备。每天早晨7时,保洁队就开始在巷道打扫卫生,从村里的文化广场,扩展到周边,再扩展到村里的每一条水泥路,他们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除了下雨天,环卫队每天都要将村里打扫一次,并浇花一次。

  环境卫生整治容易保持难。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村委会通过征求农户意见、发放考评表等形式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考评,连续3次被评为“差”的予以辞退,连续3次被评为“好”的镇环卫所给予奖励。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以及村社网格化管理员每月对村内环境整治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结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抽查结果,对照评比标准,将农户划分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类在全村进行公示。同时,把评比结果作为各村“五好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依据,倒逼群众积极参与,彻底整治环境卫生。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在全村的实施,龙泉村发动全村群众都来参与。人人动手,个个出力,使环境整治延伸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户、每个站点、每个角落。

  优化环境塑乡村新形象

  如今,走在武胜驿镇奖俊埠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柏油马路宽阔整洁,一排排村民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特别是小广场上的老人、小孩们游乐嬉戏的情景,更是给人带来温馨、和谐的感觉,这是该村去年一年来建设美丽乡村取得可喜成果的一个缩影。

  “现在到处都干干净净的,村道口有垃圾桶,每天有人打扫村内垃圾,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是一天一个样,越变越好了。”奖俊埠村村民张阿姨笑着说,以前,村里脏乱差,跟城里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环境变好了,家家都是新房子,户户都有私家车。“在城里打工的儿子也回家来了,在村里开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收益还不少呢。”

  据介绍,为进一步改善全村公共服务水平,村里新建400平方米幼儿园、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所、建成集群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小游园2个、修建公共厕所2座、公共浴室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98盏。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农耕文化特色景观也相继建成,村里的旅游经济有模有样。据不完全统计,奖俊埠村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达5000人次。(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