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篇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全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由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转变,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我们老两口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将近7000元,吃穿用玩啥都不愁,生病看病有医保,也不给子女添负担。”今年65岁的退休职工王小玲和老伴的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天气好的清晨和傍晚去黄河边散步锻炼;平时在家看看电视看看书,还学会了发微信和网购,偶尔去接接已经上小学的孙子;每年都有几次“夕阳游”,国内国外去过很多地方……王小玲和老伴的“夕阳红”,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建立健全社保制度的一个缩影。40年来,兰州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基本养老和基本医保制度的推进和完善,让百姓从“养儿防老”转变为“社保养老”,从“小病自扛、大病穷家”发展为“生病无忧、全家医保”的崭新局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连续14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图为广场舞是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主要的休闲方式。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上世纪70年代,王小玲成为原兰州一毛厂的职工,刚上班的她作为学徒每个月的工资是18元,3年后每个月的工资是44.5元。她说,以前涨工资没有固定时间,名额也有限,每次的涨幅在10元左右。“当时工资收入低,涨工资的机会也不多,但成为工厂的职工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生老病死都有单位管,老师傅们的退休工资也是厂里发。”王小玲回忆道,她的母亲上世纪80年代末退休,每个月要去厂里退休办签字领现金,80多元的退休工资拿了好长时间,她所说的“退休工资厂里发”就是当时的单位保障制。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次提出社会保障的概念。同年,国营企业明确将打破“铁饭碗”,合同制工人的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由企业和个人分担缴纳保险费。这是由单位保障制迈向社会保障制的标志。就在当年,甘肃省结合实际,建立起了国营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甘肃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此后10余年间,我国相继探索并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1991年,甘肃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再次进行了改革,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要求,实行职工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企业职工不论固定职工还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标志着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机制在甘肃省正式开始建立。
1992年,一毛厂按规定给职工办理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王小玲当时每月的工资是100多元,有1元会被扣除用于缴纳养老保险。王小玲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以前没交钱厂里就发退休工资,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钱交上去?”直到后来,她和同事们才体会到了参加养老保险的好处。随着企业改革,一毛厂面临经营困难,1996年,王小玲办理了内退,每月只有120元内退工资;2001年,一毛厂宣告破产;2003年,50岁的王小玲正式退休,退休工资也进入社保,每月能领到800多元。“退休工资由单位发改为社保发,不管单位经营怎么样,都不会影响退休工资的发放。”
好处还不仅如此。2005年,国家提出将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8年,我国已连续14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如今,王阿姨的退休工资达到了每月近2800元。
医疗保险网越织越密
图为唱两句。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弹一曲。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让老年人养老无忧的,除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还有医疗保险制度的“加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医院很少,医疗设施也很简单,人们也没有医疗保障的概念,我和同事谁要是生病了,就去厂医院看,费用基本都能报销。”今年68岁的张建国是一名国企退休职工,在他看来,那个年代住院看病能报销是“有工作单位”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记者了解到,建国以来,甘肃省医疗保障制度一直以机关及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和企业劳保制度为主体,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明显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1999年,省政府发布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规划的通知》,于2001年10月在兰州正式启动,至2002年12月,全省县级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开始全面实施。
2002年左右,张建国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还领到了职工医保证和医保卡。“50多岁的时候,身体挺好,没什么大毛病,我都没去过医院,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拿着医保卡去定点药店买点药,或者去社区卫生中心输个液。一过60岁,身体不如以前了,尤其是腰椎的老毛病越来越严重。”张建国告诉记者,2016年春天,他腰椎的老毛病又犯了,连床都起不了,检查结果是腰椎间盘狭窄及滑脱,必须手术。“手术后住院一周多才出院,一共花了5万多元,医保报销了一大半。”张建国十分感慨,“真没想到医保能报销那么多,不然不仅要花费我和老伴的积蓄,还会给孩子增添负担。”
2007年5月,省政府发布《甘肃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2007年7月,兰州、酒泉、定西被列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2016年11月,甘肃省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逐步实现全省各统筹地区城乡居民医保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如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老人还是新生儿,无论国企职工、私企员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安心和踏实。
异地就医改进优化运作机制
图为散散心。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2017年底,张建国在北京定居的儿子为老两口添了孙子,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都在北京带孙子。为了在北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临行前,他们专门去医保局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最好用不上异地就医,但是办了会更安心,万一在北京生病住院了也有医保保驾护航。”张建国如是说。
2016年,兰州市启动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2017年全面推进此项工作。2017年7月26日,兰州市异地安置退休职工高女士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保住院直接结算成功,完成兰州市首例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高女士办理完手续后高兴地说:“异地结算政策太好了,再也不用垫付医药费,也不用来回跑了。”
记者从兰州市人社局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实现了全民参保,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建成覆盖全民的参保体系。2017年,全市379万人参加全民参保登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8.36万人、92.9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8.85万人、215.36万人。
在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了2448.72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增加至10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从80元/年提高到420元/年。(兰州晚报)